陕西:绿水青山绘就幸福底色
2022-09-22 点击数: 0

初秋清早的薄雾中,壮美雄浑的陕北高原迎来温暖的向阳,山梁沟峁间果园、林地、梯田狼籍有致。

每一座山,每一道梁,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深深的悬念。

图片

“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。”“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暖人心田、催人奋进。

秦岭陕西段生态情形优良品级面积达99%;黄土高原成为天下增绿幅度最大区域;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添……陕西国界由浅绿向深绿一直迈进,三秦大地的天更蓝了、山更绿了、水更清了。

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”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,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悬念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偏向,三秦子女秉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从“国之大者”高度狠抓生态情形;,走出了一条通往优美生涯的生态生长之路。

守绿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

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,一颗藏在陕北黄土高坡褶皱里的“生态明珠”。

从“雨涝流泥浆,冲成万条沟,肥土顺水走,籽苗连根丢”到“层层梯田绕山梁,座座坝堰锁沟掌,绵绵峰峦碧水漾”,背后是高西沟村四任班子三代人与天斗、与地斗、与自然斗,坚守下来的“绿色梦想”。

图片

40座山峁、21道沟岔,耕地4553亩、生态林2300亩、经济林1000亩、淤地坝126座……在谁人“要粮要田”的激情年月,高西沟村治理穷山恶水,自动退耕还林还草,将生态情形懦弱、植被希罕、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困山村酿成现在的“陕北小江南”,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生长的致富之路。

“习近平总书记一定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。”从一个荒芜贫瘠的穷山沟酿成著名天下的先进典范,村里的故事,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讲了许多次。最多的一次,他一天讲了26遍。

守住绿色就是守住幸福。

地处秦岭南麓的汉中市佛坪县,森林笼罩率高达91.19%,大熊猫、金丝猴、羚牛、朱鹮秦岭“四宝”齐聚;宝鸡市渭滨区以生态建设引领经济生长、以经济生长包管生态建设,在西北地区成为“工业城区生态最优、生态城区工业最强”的城区;汉中市宁强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引擎,乐成探索出一条“生态美、情形优、城镇靓、工业强、黎民富”的绿色生长之路……

近年来,陕西起劲探索以生态优先、绿色生长为导向的高质量生长新路子,起劲探索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模式,为黄河流域生态;ず透咧柿可ぁ⑶亓肭蛏柿扛纳铺峁┣坑辛χС。

用绿

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

“有游客预订了油囫囵。你瞧,我们把软糜子面和硬糜子面掺在一起,这样炸出来的才好吃哩。”9月5日一大早,62岁的高西沟村村民高锦武就和婆姨常竹平在厨房里最先忙活。

揉面、做面胚、下锅……在常竹平熟练的操作下,一个个色泽金黄的油囫囵在油锅里“翻腾跳跃”,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。炸油囫囵的声音,“叫醒”了高西沟村的早晨。村里走出一条生态美、工业兴的富民路,高锦武也端起“绿饭碗”,吃上了“生态饭”。

“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把生态治理和生长特色工业有机团结起来,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生长、人与自然协调共生之路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语重心长。

播种绿色,收获希望,是三秦子女数十年来的坚守与奋进。坐落在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园,山坡绵延升沉,满目苍翠。站在茶垄间,村民陈敬翠告诉记者:“我家现有4亩茶园,2亩流转给相助社,2亩自家照管。今年春茶都在网上卖完了,很受接待。”

“比照已往我认不出了你,母亲延安换新衣。”在吴起县南沟村生态度假村旅游3A级景区,吃上“旅游饭”的村民正扫除庭院,满怀期待地迎接新游客;群山围绕中,柞水县金米村小楼林立,大棚内一串串吊栽木耳旁,数据收罗系统正实时网络情形信息;凤县6.7万亩花椒进入成熟采摘期,漫山遍野的“红豆豆”粒粒饱满,椒香四溢,随处一片忙碌情形。

绿色妄想、绿色建设、绿色生产……党的十八大以来,陕西切实把“两山”理念落实到详细行动中,走生态优先、绿色生长的路子,加速建设健全以生态价值看法为准则的生态文化系统,以工业生态化和生态工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系统,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子。

护绿

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

高锦卫和高利东父子俩,是高西沟出了名的“父子兵”。“我爸天天嘱咐最多的,就是要守住这片绿。”高利东说。

咬定青山不松开,一代接着一代干。“老一辈高西沟人战战兢兢地把小树苗‘端’上山,像看待娃娃一样。现在满山都是各人的废物疙瘩,我咋能让父辈们白白流血流汗。”作为村里的护林员,高锦卫守护着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龙头山。

初秋时节,走进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;で,只见密林参天、飞瀑如帘。秦岭和合南北、泽被天下,是我国主要的生态清静屏障。

“;で亓肷樾,是‘国之大者’。”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体现,“关于秦岭生态;,我们将扭住不放、一抓究竟。”

每年10月至次年5月,是森林防火的要害期。这几个月,也是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景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刘全顺最忙的时间。“全村2000多公顷林地,咱必需守护好。”刘全顺是延安市6568名村级林长之一,天天他都会和村上其他3位护林员上山轮流巡查。

周全推行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度立异,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今年,陕西宣布第1号总林长令,明确系统推进生态修复,周全增强资源羁系,一连壮大生态经济;明确推进秦岭巴山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,一连开展秦岭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“十大行动”;增强草原湿地修复,力争到2025年湿地;ぢ实执50%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固在60%。

;ず蒙樾,是推动高质量生长的一定要求。在生态情形;ど,必需算大账、久远账,算整体账、综合账。

“越来越多群众捧起生态饭碗,对自然资源自动;,与大自然协调共处。”省林业局相关认真人坦言,近年来,陕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;ず拖低持卫,鼎力大举推进工业生态化,加速绿色手艺立异,通过手艺“研磨”和智能“嫁接”,周全提升工业生长“含绿量”,迈向深绿的程序越发有力。

“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产,又是经济财产。”……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西考察,一个个定向领航的难忘时刻,一句句心怀家国的殷殷嘱托,成为三秦大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长期的实力。

泉源|陕西日报
记者|李旭佳

监制|赵侠
制作|边磊


图片

上一篇: 新时代陕西林业十大成绩
下一篇: 林长制赋能绿色生长 “植”此青绿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